Day-14 ((July/30/2010))Friday
9:00am~5:00pm Full-Day Excursion to Vancouve(全天遊覽溫哥華.....)
溫哥華Vancouver為加拿大西部布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ombia,
濱臨太平洋岸的海港城市,隔喬治亞海峽Strait of Georgia與溫哥華島遙遙相望,
緊臨美國華盛頓州,依山傍海,是英屬哥倫比亞省第一大城市,人口約190萬。
她三面環山,一面傍海。雖處於高緯度,但南面受太平洋季風和暖流影響,
東北部有縱貫北美大陸的洛磯山作屏障,終年氣候溫和、濕潤,環境宜人,是加拿大著名的旅遊勝地。
由於怡人的氣候條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,使溫哥華成為最適合享受生活主義者的樂園。是目前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環境的城市之一。
1791年西班牙Jose Maria Marvaez 船長,也是第一位發表由北美洲西北航路通往東方的探險家。
Marvaez到溫哥華後,經由當地土著的協助勾勒出當時溫哥華地區周遭的地形圖。
接著1792年6月13日溫哥華船長George Vancouver率領英國船艦發現號,
帶著魚獲厚禮抵達溫哥華,受到當地土著Musquean 的熱烈歡迎,
因此也是第一位經由 Burrard 河口進入內陸的歐洲人,
並且和西班牙探險家Valdes及Galiano在英倫海灘English Bay交換當地資訊,這也是日後溫哥華地名的由來。
1808年Simon Fraser發現了從內陸經由Freser河通往太平洋岸的貿易新路,也間接促成日後的掏金熱潮,及Freser河名稱的由來。
1808年西岸的大貿易商Hudson's Bay公司,將其商務擴展到溫哥華地區,同時創立Fort Langley貿易站,而西岸的白人殖民時期於焉開始。
1846年Governor James開始監管溫哥華島及當時名為New Caledonia的內陸地區,同時以北緯49度作為劃分英、美兩國的殖民統治範圍。
1858年在Fraser河谷發現金礦,兩萬人於此時湧入New Caledonia,英國在此時緊急制定和頒佈法令,
同時任命James Doulas為第一任總督。由於掏金、伐木加上日後鐵路的開通,造就日後溫哥華的繁盛。
1859年新西敏地區New Westminster成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府,
1866年第一個白人Mc.Leery家族遷入Fraser河谷建立木材工廠後,溫哥華的木材工業也因此開始發達。
1866年溫哥華島和大溫哥華地區的低陸平原共組聯邦,溫哥華市從此定名而首府仍為新西敏,
直到1868件大溫哥華首府遷移至溫哥華島的維多利亞市Victoria,1872年第一座大橋架設在Fraser河上,使商貿更容易向內陸發展。
1886年4月6日Granville【位於False狹灣的Graville當時為鋸木場、銅礦場及貸倉集散地】歸屬為溫哥華後,此
地有一仟位居民和六佰位伐木工人,舉辨第一次市民會議將Stanley劃為市民公園。
同年6月13日中午一場大火,在短短的45分鐘內焚毀超過一千棟的建築物,歷劫的溫哥華也因此徹底的改造。
1887年5月23日溫哥華連接上鐵路,成為太平洋鐵路西邊的終點站,也促使溫哥華急速的發展。
1890年橫跨Burrard狹灣的獅門大橋Lion Gate通車,
使得西溫哥華前往北溫哥華地區更形方便。
1896年溫哥華的華人為了慶祝清廷大使李鴻章訪問溫哥華,特別建立了一座優美的牌樓,也就是現今中國城的舊址。
1904年美國大北方鐵路公司Great Northern連接了溫哥華和西雅圖兩地,使得美國西岸和溫哥華的商務往來更形熱絡。
今日的溫哥華躍居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工商業和金融中心,以內陸廣大的森林資源,發展木材加工業,
近年來亞裔新移民的湧入,更是直接帶動工商業的積極發展。同時溫哥華更配合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有計劃的向外推展觀光,
以英國的風格又帶有東方情調的溫哥華,在臺灣造成一股旋風。
由臺灣前往加拿大各地,溫哥華又是一個必經的轉運站,也使得近年來國人前往溫哥華的人數倍增。
溫哥華是擁有加拿大西海岸最大港口的城市。溫哥華港為天然不凍的深水港,即使嚴冬臘月,平均溫度也在攝氏0度以上。
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,溫哥華港是北美西岸處理散裝貨的最大港口,
與亞洲、大洋州、歐洲、拉丁美洲均有定期海輪往返,每年進港停泊的船隻有數千艘,貨物年輸送量約1億噸。
溫哥華還是僅次於多倫多、蒙特利爾的第三大城市,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商、金融、科技和文化中心。
溫哥華公立圖書館藏書豐富,
並設有20個分館,是加拿大最大圖書館之一。
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(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,簡稱UBC)
和西蒙·弗雷澤大學(Simon Fraser university)是該市兩所著名的高等學府。
此外,伊莉莎白女王劇院和卑詩省大學人類博物館也是知名的文化場所。
溫哥華市內公園遍佈。全市共有100多個公園,其中最負盛名的自然公園是史坦萊公園(Stanley Park)
其象徵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圖騰柱(Totem Poles)是史坦萊公園的重要景觀。
由52位中國蘇州工匠設計建造的孫逸仙公園(Dr. Sun, Yatsen Gardens)極富中式格調。
溫哥華交通便利,從市中心到達各處旅遊景點均很方便。有“海上巴士”之稱的現代化渡輪,是便宜而快速的觀光工具。
溫哥華聚集了大批中國移民,使得位於市區東部柏特街(Pender)的唐人街成為全加規模最大的中國城(縱橫十幾個街區),
而在整個北美地區,其規模也僅次於美國三藩市的唐人街而位居第二。
唐人街上處處洋溢著濃重的香港風韻,中文隨處可見,中華商品琳琅滿目。
孫中山先生當年居住過的地方至今依然保存著,成為一個觀光勝地。
大家在Stanley Park 的圖騰前留影做個紀念!!!
Jessica跟Grace!!
在Robson ST.看到的酷車........(所有的裝飾都是迪士尼的喔!!!)
這個車主真是個有很多時間的人哪!!!
住在溫哥華已經14個年頭,這次因著女兒的暑期義工工作,
讓我因著幫忙收集資料,介紹行程,課程,進而廣泛閱讀了不少相關資料,
對於我個人來說真是獲益匪淺!!